本文转自:-北京频道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
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李博)作为2025服贸会重要活动,“2025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日前举办。记者获悉,北京优质能源占比达99.5%,在北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基本无煤化,碳排放强度与2013年比下降超50%。
本届论坛以“减污降碳 区域协同”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专业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分享交流清洁空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和典型实践,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汇智聚力。
据介绍,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精细化治理阶段,数智化转型成为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重点方向。主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国际先进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实践探索进行了分享,展现了数智技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球探索。
围绕数智赋能大城市治理,北京、首尔、雅典等城市和地区分享了智慧城市建设、排放智能解析等一系列实践案例,为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带来“三监联动”治理新模式,该模式依托AI知识引擎与全链条算法协同,支持空气质量快速评价、污染形势全面研判、污染问题智能溯源、市区街镇协同调度以及活动水平动态追踪,为治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决策支持。投入使用以来,该治理模式对1.7万余条环境问题线索进行了闭环管理,将环境问题识别能力提升至“小时”级,问题线索精准性达到70%以上,实现了全面感知、智慧研判和高效调度。
论坛上,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总结了协同治理成效,多年来三地联防联控联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北京优质能源占比达99.5%,在北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基本无煤化,碳排放强度与2013年比下降超50%;天津市打造“零碳”港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座“五星级绿色码头”的港口;河北省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1.1亿吨,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2024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降幅均超六成。
在区域协同治理中,移动源治理是重点领域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区域共商共治共享清洁空气”分论坛进行专题探讨。英国伦敦、印尼雅加达分享低排放区的建设经验,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深圳市带来关于区域零排放货运廊道建设、行业车辆全面电动化路径等前沿研究。京津冀区域也展示积极行动:北京市大兴区、天津港集团和唐山市分别带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绿色港口与清洁运输体系建设方面的分享,这些案例为破解区域移动源治理难题提供多样化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在“碳普惠全民参与”圆桌交流环节,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详细介绍了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对北京市个人、家庭、社区在低碳出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的自愿减碳行为给予激励,激发各类主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汇聚全社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合力。
未来,北京将持续深化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区域协同为抓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着力推进京津冀美丽先行区建设,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据了解,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已连续举办九届,本届论坛规模再创新高,30余场专题报告吸引国内外500余名代表现场参加。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品牌活动,论坛为各地治理经验走向国际、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全球大都市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
泓阈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